【肌肉的分類:穩定肌/動作肌】
.
在解剖學上,會看到各種形狀、樣貌的肌肉。物理治療師較常將肌肉先分成兩大類:「穩定肌(stabilizer)及動作肌(mover)」
.
分類的依據包括:肌肉的形狀、長度、特徵、功能等
.
🔸 穩定肌(Stabilizer)
顧名思義,其主要功能為提供「穩定性」,這類肌群會長得較小、短、分佈較平均。也因為這樣的構造,可以「微調」、「鎖緊」關節(骨頭跟骨頭之間)微小的動作,舉例來說,在脊椎深處的旋轉肌(rotators)、多裂肌(multifidus),多條細小的肌肉橫跨每個脊椎骨,當收縮時,可以避免脊椎產生滑脫、過大的位移,因此,「下背痛、腰痛、椎間盤突出」等病患,常被教導如何喚醒、使用這些穩定肌,因為當受傷時,這些肌肉傾向變得「不會出力、鈍鈍的、或會慢一拍」
.
🔸 動作肌(Mover)
其主要功能為「產生動作、力量」,這類肌群大多會較長、粗,並且大幅度地橫跨身體。穩定肌的長度可能,只侷限在一個關節內,例如臀部;而動作肌,可以一路從髖關節連到大腿或小腿。也因為這樣的構造,當肌肉收縮時,能產生的動作幅度、力量較大。若要提升肌力、爆發力等,動作肌的訓練比重可能會佔較多。當受傷時,這些肌肉會傾向變得「容易被拿出來使用、過度活躍、緊繃」等,因此當一個肌肉變得緊繃,可能是其本身有些問題。
.
穩定肌及動作肌都是重要的,並需要相互配合,才能產生最有效率的動作、運動表現。治療或訓練上,較針對穩定肌的,我們稱為「動作控制訓練、穩定性訓練、肌肉再教育」等,而較針對動作肌的,常被稱為「肌力訓練、健身、重量訓練等」。
.
以上是較粗略的分類方式,因為同條肌肉也可以同時扮演「穩定」跟「動作」的角色,再來,訓練或治療的過程,也可能同時涵蓋「穩定肌」跟「動作肌」。
.
.
.
.
其他文章:https://jackchen.sport.blog/
其他圖片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enhc82/
.
.
.
#穩定肌 #動作肌 #運動 #力量 #穩定性 #運動傷害 #緊繃 #訓練 #動作控制 #肌力訓練 #重量訓練 #教練 #物理治療師 #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#陳曉謙 #stabilizer #mover #force #movement #exercise #training #motorcontrol #stability #weighttraining #tightness #weakness